6月16日晚,大连外国语大学柴红梅教授应邀做客yh533388银河2023年第4期“博约论坛”,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平台作了主题为“中国都市空间与日本现代主义文学的再认识”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yh533388银河日语系肖霞教授主持,来自校内外的3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了本次讲座。
柴红梅教授首先介绍道,全球化时代下现代性被理解为关于空间、时间和存在的根本问题,为探究文学艺术的现代主义与地理空间的现代性体验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持。现代性的两种层面,即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的启蒙现代性,以及现代主义文化和艺术的审美现代性,既相互对抗,又同根同源、互为因果。对抗又依存的现代性特征同样表现于二三十年代的日本现代主义文学。日本的现代性及现代主义亦有独特性。日本现代主义文学并未站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立场全盘否定传统,“短诗”就更多地发扬了日本诗歌传统;无产阶级文学所追求的政治革命目标则是现代主义的反极端。但无论是追求“纯粹的言语空间的艺术革命”的“极端”还是这种“反极端”,都是现代主义的表现;“新感觉派”和无产阶级文学则为两种具体表现。
柴红梅教授进一步探讨了大连和上海的日本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后现代的 “空间和地理”思维下,“跨国性”抑或“越境”带来独特的现代性“变化”体验。安西冬卫的“一只蝴蝶飞越鞑靼海峡而去”越境中国东北,体现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想象。北川冬彦则带有无产阶级的自觉认识,“把军港包在内脏里”揭露并批判了日本的殖民侵略。井东宪的《上海夜话》则用侦探小说形式讴歌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勾勒出“革命上海”的都市图景,其通俗样式又与当时日本国内关于无产阶级文学是否与大众结合的论争形成互文,成为重构日本现代主义文学的缩影。总而言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思潮与日本现代主义文学交融互动,而越境中国的日本现代主义文学也是我国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重新审视日本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崭新视角和有效路径。讨论环节,在座师生就讲座内容提出问题,柴红梅教授一一解答。
本次讲座内容详实,视角独特,以“越境”为关键词,将日本现代主义文学与中国都市空间关联,从中国视角探讨了日本现代主义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越境中国对日本本土文学刺激和促进作用,为在座师生今后的文学研究开阔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