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下午,yh533388银河于洪家楼校区举办了第十七期“鹿鸣”学术论坛。本次论坛由日语系郭海红副教授和胡勇老师担任主讲人,由王慧荣老师担任主持人,广大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郭海红为我们带来了第一场题为“资源化视域下的民俗生活、文化遗产与地域振兴——以日本的研究为例”的讲座。首先,郭海红对记忆理论和资源化视角进行了简要说明。自古希腊西方哲学对记忆形而上学的研究之后,记忆研究的发展路径发生多次转变。之后,郭海红主要讲解了“文化资源化”的理论研究,“文化资源”这一词不仅具有调动、利用“文化”这一层面的含义,同时具有赋予其文化认知的调动、利用的另一层面。其次,郭海红讲解了民俗生活、文化遗产与地域振兴的所指。在这一部分中,郭海红分别讲解了“民俗生活”、“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地域振兴的社会背景。再次,郭海红讲道了三者的社会性构图分析,70年代日本以故乡转向为契机,“故乡乡土”成为被选择的记忆,并且“遗产化”的表象被呈现出来。最后,郭海红以中井治郎的《“故乡”的文化遗产化与观光资源化》以及冈田浩树的《从民俗到“文化”的转变——飞騨地区的作用呈现》个案研究作为示例进行讲解。接着,胡勇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和辻哲郎的孔子观”的讲座。首先,胡勇对和辻哲郎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辻哲郎将孔子称为人类的四圣之一,为何和辻哲郎会对孔子有如此赞誉,胡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和辻哲郎的观点进行阐释。其一,和辻哲郎曾通过《史记》和《论语》等中国古典文化典籍对孔子世家进行过十分严谨的考究,因此可以说和辻哲郎对孔子的研究相当透彻;其二,和辻哲郎对孔子的生死观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通过本次讲座,广大师生更深入地了解到了民俗、文化遗产以及地域振兴三者以怎样的方式联系起来,为民俗以及文化遗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在第二场讲座中胡勇启发研究者可借助中国人的视角来研究日本文化或者借助日本人的视角来反观中国文化,以此种方式进行研究或许会得到不一样的见解,思想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文/图 郝永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