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韵律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青春韵律 >> 正文
我“语”中华·海外红色档案随身听 第一期 日本篇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5日 11:01    作者:    点击:[]

为进一步加强外院学子对党的认识和党史的学习,充分利用外院的多语种特色,小语种学硕与国别区域硕士党支部联合国别与区域研究团队党支部继续推出“我‘语’中华——海外红色档案随身听”活动,鼓励学生党员追寻中国共产党人在海外留下的红色足迹,探索留存在德国、俄罗斯、日本、法国等国的红色档案,将党史学习和区域国别研究联系起来,从中领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深刻内涵,形成对时政和党史的认识和理解,学会在国际多边舞台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专家点评:

国别与区域研究团队党支部 日语系 邢永凤老师

这篇推文在内容上,聚焦于周恩来总理日本留学经历,详细阐述了当时日本的社会思潮、政治经济状况等背景元素,如十月革命思潮涌入、军国主义抬头及国内矛盾激化等,为我们理解周恩来思想转变提供了深度语境。且推文通过对相关人物的活动轨迹、文献及纪录片的呈现,让我们通过一个外部视角,进一步了解了周恩来总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与形象。而推文在结构上也按留学经历概述、具体景观简介、相关文献与影像资料介绍等部分依次展开,层层递进,通过多种形式的观察素材让我们切实领略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总理光辉革命历程前的这段留学经历。

周恩来总理一生追求真理、崇尚理想。自青少年时代起,他就立志要“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誓言“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认定“有大志向的人,便想去救国,尽力社会”。而在周恩来总理波澜壮阔的人生旅程中,其留学日本的经历,宛如一座灯塔,闪耀着独特光芒,为他日后引领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石。

一、东渡日本:探寻救国真理

1917年,周恩来从南开中学毕业,为寻求救国之道,他毅然东渡日本。彼时的祖国在军阀的黑暗统治下,民不聊生。列强则欲瓜分中国,中华民族危在旦夕。面对动荡不安的时局,周恩来誓将强烈的爱国情感化为初步的救国行动。当时的日本是接触西方新思想的门户,各种社会思潮汇聚。周恩来希望通过在日本的学习和考察,找到拯救中国的方案。临行前,他写下了“大江歌罢掉头东”的著名诗句,抒发了自己为了追求真理、拯救国家而不惜一切的壮志豪情。

二、思想蜕变:于迷茫中寻曙光

19179月,周恩来东渡日本,临行前为同学郭思宁题写了“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临别赠言。

c9653e3ca99b2c84706bc2dad1e902b

1917 10 月,他第一次踏上异国,准备通过学习日语后,成为官费留学生。他把考进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作为升学的目标。所以来到东京后进入了东京东亚高等预备学校学习日语。可来日本前,他主要在英语上下的功夫比较多,来日后的日语学习却没有大的进步展。19183月,他没能通过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升学考试;同年7月,他又参加了东京第一高等学校的考试,结果仍是未尽如人意。

但是在这期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伴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学说迅速涌入日本。这期间,他得知了俄罗斯的十月革命,并开始接触了社会主义学说,很快他便被这一思想深深吸引,他在一篇日记中曾写道:“二十年华识真理,于今虽晚尚非迟。”于是在留学期间,他也积极地阅读各类社科书籍,如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神髓》与马克思的《资本论》等经典著作。而这些著作如同一束束强光,逐渐照亮他的思想世界。

3f5c243d0cbb50eb3e13ab6beff8ab5

在周总理留学日本期间,日本正处于激变的时代,西方的各类思潮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勃发,同时军国主义也在蠢蠢欲动。1918 5 月,《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签订,激起中国留日学生的强烈愤慨,周恩来积极投身大规模抗议活动。这一事件成为他留学历程的关键转折点,有力推动了他思想与信仰的深刻转变。与此同时,对内,日本国内的反动统治阶级在此时也不断加深对于日本人民的剥削,资本家、大地主与日本普通工农之间的矛盾空前激化,各类冲突事件频发爆发。在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1918年的“米骚动”。19187月至9月,日本大量收购军米,引起米价暴涨,严重影响百姓生计,这一情况导致多地爆发“米骚动”事件,日本全国约1/4的人口卷入其中。9月中旬,日本政府最终以出动军队的武力方式平息了这一事件。“米骚动”事件使周恩来认识到,国富和民强并不是自然关联的,日本社会问题的尖锐直接地说明了其发展道路并不完美。现实的冲击,使得周恩来原来对日本抱有的期待破灭了,这也让他清晰地看到日本既定的发展模式的弊病,同时他也深刻感受到了工农劳苦大众的伟大力量。此时,其先前接触到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资本论以及阶级斗争学说等理论,在其心中恰似一盏灯塔为其指明了方向。

从现在角度来看,周恩来总理的留学生涯并不长久,19193月,当21岁的周恩来得知母校南开学校设置了大学部时,他便决意回国继续求学;4月,他离开东京来到京都,住在正在京都第三高等学校学习的朋友吴翰涛家中。45日,周恩来冒雨游览了京都的风景胜地岚山。岚山虽不是高山峻岭,但是峰峦叠翠,景观绝佳。雨中岚山,景象万千,秀逸诱人,林木葱郁,生机昂然。他触景生情,吟诗抒怀,吟出了流传后世的著名诗篇《雨中岚山--日本京都》。而他在《雨中岚山》中也曾细腻地描绘当时心境:“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雨中岚山》中的“一点光明”也被认为是周恩来对当时刚刚接触到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新思想的认识。

而在此之后的半个世纪里,他便回到了祖国投身于了祖国的革命当中。

三、承载记忆的人文景观

百余年之后的今天,日本京都郊外的岚山与桂川河上的渡月桥已经成为了当地的风景胜地,每年的四月,岚山都会布满新绿,苍翠而静谧。而在岚山渡月桥旁的龟山公园里,却矗立着一座诗碑,它记录了一位年轻人在百年前为救国留学日本的岁月,这便是雨中岚山诗碑。

04de3aca940236638b79c0a1d9fe8fb

雨中岚山诗碑

1976416日,在周恩来总理留学生涯结束后的半个世纪之后,其妻子邓颖超女士亲自踏上了这片土地,前往日本为这座诗碑揭幕,此时距离周总理离世已有三个月。

雨中岚山诗碑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由日本的有识之士、部分中日友好团体发起倡议而筹建,以纪念周总理为中日友好事业呕心沥血的伟绩。诗碑静静矗立在日本京都岚山脚下的龟山公园内,宛如一位沉默的历史见证者。这座诗碑由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等中日友好团体倡议修建,碑身正面为廖承志手书的《雨中岚山》,其笔力雄健、气势磅礴。诗碑周边,四季景色各异,春天樱花如雪,秋天枫叶似火,仿佛在以自然之美映衬着周恩来总理的伟大情怀。


08683c48c9a4befd3f1b1bdcdca02fc

东京东亚高等预备学校旧址

东京东亚高等预备学校旧址位于东京千代田区神田神保町,如今已化身为宁静的公园。1998 年,在周恩来诞辰 100 周年的重要时刻,日中友好团体在此庄重立下周恩来纪念碑。碑上不仅刻有“周恩来在此学习”的醒目字样,还详细介绍了周恩来的生平,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在此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求学期间,周恩来居住在东京神田神保町附近,也经常在这里购读各类书籍。周恩来在此期间阅读了大量中国的杂志和报纸,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杂志、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的《新青年》就在其中。据《周恩来旅日日记》中记述,周恩来在国内就曾浏览过《新青年》,但深入阅读它,则是在留学东京时代。特别的是《旅日日记》中多次提到位于神保町书店街中心的东京堂书店。

7d0b80c328beef1467c718a63a88837

东京堂书屋

据《旅日日记》记载,周恩来曾在这里“站着读”了《露西亚研究》,还默记下了十月革命以后的政治党派,并作出了概括总结。同时他十分重视日本的对华论调,并在日记中表达了忧国情绪。也是这一时期,周恩来阅读了日本社会主义学者河上肇的《贫乏物语》以及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精髓》等日本社会主义研究文章,为其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做了铺垫。

这家坐落于东京都千代田区神田神保町的百年中餐馆,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它的初代店主顾云生与周恩来同是浙江绍兴人。这家餐馆当时一楼是食堂,二三楼提供给留学生寄宿和聚会之用。周恩来在《旅日日记》中记载到,周恩来留学期间,常在此处一边品尝家乡美食,一边与友人热烈谈论时局。

f028db43743658c0040e4475999280c

汉阳楼

今天,汉阳楼仍保持着古色古香的中国风韵。一进店门,就会看到贴着各种周恩来相关资料的简报栏。有日本媒体和日本中文媒体关于周恩来的报道,还有周恩来诞辰百年纪念信封,那是2012年周恩来侄儿侄女四人来日本寻访伯父足迹时,送给汉阳楼的,上面印有周恩来、邓颖超签名。简报栏旁边还悬挂着仰慕周总理的普通日本客人赠送给汉阳楼的和歌书法作品。

店内墙壁上,周恩来总理的诗作《大江歌罢掉头东》《雨中岚山》等书法作品熠熠生辉;收款处整齐摆放着周恩来总理日记的日文版及其他相关书籍,仿佛在向每一位食客诉说着那段难忘的历史。而当时周恩来最喜欢的狮子头,现在也是汉阳楼的招牌菜。

四、文献中的留学岁月

《周恩来旅日日记》:这部日记详尽记录了 1918 1 1 日至 1919 12 13 日周恩来旅日期间的点点滴滴。从日常学习、生活琐事,到社交活动的细枝末节,再到思想情绪的微妙变化,乃至于对于家国的思考,都一一呈现,生动展现出他在日本如饥似渴探索真理的历程。这个日记中所记载的不仅是精神、学问上的修炼经过,更是记载了其信仰与思想的树立过程,以及一名爱国青年人士的成长。

诗作《雨中岚山》:在告别日本前夕,周恩来游历京都岚山,触景生情创作了《雨中岚山》等诗作。这些诗篇不仅是文学佳作,更是他思想转变的生动写照,为研究他的心路历程提供了珍贵资料。《雨中岚山》中的“一点光明”被认为是周恩来对当时刚刚接触到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新思想的认识,他认为这些思想可以救中国。


7810c1c7dc5d3f4e46a446093390dee



五、纪录片中的历史回响

在日本,周恩来作为中国的总理和世界性领袖受到广泛尊敬和爱戴。

20118月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连续四天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专题片《亲友口述周恩来》『家族と側近が語る周恩来』。周恩来侄女周秉德曾表示,有日本朋友告诉她,这部专题片在日本极受欢迎,甚至日本皇后都看,并且说很崇敬中国的这位总理。日本前首相三木武夫也曾赞叹:“没有一个外国政治家,像周恩来总理那样在日本各阶层人民中间有那么多的朋友,得到那么多的尊重。”

六、红色传承

周恩来总理在日本的留学足迹,如今已成为连接中日两国人民情感的重要纽带。每年,大量中国游客与日本民众怀着崇敬之心,前往京都岚山的周恩来总理纪念诗碑和东京的周恩来纪念碑参观。许多中日友好团体也常在此举办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与文化交流活动。例如,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工作人员、在日留学生与日本友好人士,会定期来到诗碑和纪念碑前,举行庄重的纪念仪式,深情回顾周恩来总理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为中日友好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一些日本学校和教育机构,也会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学习,让日本下一代深入了解周恩来总理以及那段特殊历史,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深厚友谊。

七、结语

周恩来总理在日本的留学经历,不仅是他个人成长的重要里程碑,更为中日文化交流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宝贵财富。这些红色遗迹、以及文献影视等,如同璀璨星辰,共同构成了对周恩来总理伟大精神的深刻铭记,也让我们从新的角度了解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追求真理的艰辛历程,认识到了青年人的使命,不是钻进象牙塔,建起将学问神秘化的空中楼阁,而是要触摸时代脉搏,直面现实世界的广阔。



上一条:“文医交叉 康语共行”康复大学师生一行至yh533388银河开展访学活动 下一条:“以文会友·联学共建”系列活动第一期—“联动同筑教育梦,携手奋进强国时”主题宣讲会顺利开展

关闭

Copyright © 2018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handong University.  版权所有:yh533388银河(中国)有限公司  [网站管理]  [办公信息登录]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洪家楼5号yh533388银河  邮编:250100  电话:+86-531-88377017  传真:8837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