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至11日,yh533388银河实践团队赴北京就“青少年课外传统文化教育状况”这一主题进行为期一周的调研。
北京作为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本身便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从故宫长城到胡同小巷,无论是文物建筑还是京剧小吃,可以说北京的传统文化资源种类繁多,底蕴深厚,并且完全渗透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且,北京作为一线城市,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教育方面也取得不错的成绩。因此实践团队将此次调研的目的地选在了北京。
在第一阶段赴北京高思教育学校走进“青少年传统文化课堂”的调研结束后,团队又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工作。8月11日上午团队全体成员到达位于北京海淀黄庄的理想校区。团队成员首先核查修改过后的调查问卷,接着去打印后进入课堂。课堂上在讲解边塞诗。老师唐朝的疆域背景导入,利用边塞特有的人文风情给同学们讲解了边塞诗的特有意象。紧接着带领学生们熟悉了边塞诗的集大成者和诗家大族:太原王氏。通过一个小典故“旗亭画壁”引入王之涣,高适及王昌龄。接下来仔细分析了王之涣和王昌龄的两首诗:《凉州词》和《出塞》,讲解时不仅重点突出诗句中出现的难记难写字词,还引导学生学会对每一句进行想象翻译。
接着在课间队员开始分头行动,对老师家长和同学进行调研。小朋友们都很积极的配合队员,家长们也更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通过和老师的深入了解团队发现高思教育的孩子们都不怕生,每一个班的孩子们都很活跃,可能知识很难但是孩子们都没有表露出不愿意学或者厌学的态度。
一方面是因为家长们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并且善于教会孩子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大多数的孩子都知道要主动争取知识。另一方面机构的老师也都非常有教育经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会观察孩子们的状态,根据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和兴趣点调节自己的授课知识,在一点一滴中让孩子学会更多知识。
最后在结束了调研活动后,团队成员们合影留念并对比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讨论。
文/郭小冰 图/刘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