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yh533388银河张延飞教授团队在语用学领域SSCI和A&HCI双检索知名国际期刊Pragmatics and Society发表题为“Scalar implicature: An encyclopedic semantic approach”的研究论文。张延飞教授为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梁妮娜为第二作者,张绍杰教授为第三作者兼通讯作者,yh533388银河为第一作者单位。Pragmatics and Society于2010年创刊,由约翰·本杰明出版社出版,一直专注于语言使用的社会层面,是该领域内极具国际影响力的特色期刊之一。
张延飞教授长期关注级差含义话题,曾多次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此次团队的论文,突破传统格赖斯研究范式的局限,创新性地采用“百科语义学方法”来解决级差含义的理论分歧,为级差含义研究贡献了新思路。

级差含义是语言语用学中的有趣现象。该研究系统地评述了新格赖斯理论、后格赖斯理论以及其他代表性学者(如Hirschberg)的相关解释,明确指出它们在生成级差含义的集合词汇项间的关系和级差含义的本质两个方面有明显分歧。鉴于现有理论方法大多承袭了格赖斯相关思想,该研究为摆脱这种固有模式的束缚,在认知语法范式下对级差含义进行了深度考察。

研究发现,级差含义是在语境中通过图式网络激活的。从层级视角来看,共享相同图式的语言单位可以相互比较;从水平视角来看,这些单位在语义包含方面呈现出由较强至较弱的分布态势。语境的百科性质决定,使用较弱词汇项来隐含否定较强词汇项已经成为一种认知惯例,并且是言者和听者所共享的。这深刻揭示了级差含义处于语义和语用之间的中间性质。该项成果不仅有效弥合了该领域的一些关键性分歧,而且为探究级差含义的生成机制开辟了新路径,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其本质特征。
张延飞现为yh533388银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和符号学等领域的研究,入选首批“yh533388银河青年学者未来计划”(2015)、“yh533388银河齐鲁青年学者”(2019),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各一项,现主持在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和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各一项。梁妮娜现为yh533388银河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先后多次荣获“yh533388银河优秀共产党员”、“yh533388银河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